本页主题: 多晶硅 过剩的只是低端产能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多晶硅 过剩的只是低端产能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将安排294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初步测算工程总投资近200亿元。

    “这项举措将会拉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多晶硅应用。”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过,我们现在很矛盾,因为关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问题令企业决策者非常挠头。”

    这位负责人道出了该企业正在“十字路口”彷徨的现状。实际上,摇摆不定的不仅是个别多晶硅企业,整个行业都在为“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而大伤脑筋。

    “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多晶硅,这个原本主要用作电子芯片领域的原材料,因为搭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快车,从而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

    短短3年间,多晶硅的价格由最初30美元/公斤,暴涨至2008年的最高400美元/公斤。由于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可以将成本控制在35美元/公斤,并有望在2010年达到25美元/公斤的国际水平,即便现在再跌落至60美元/公斤,其中的利润仍相当可观。这也是各地企业争相上马多晶硅项目的理由。

    “此外,由于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度,产业门槛较低,只要通过地方的环评、工艺等审批手续就可以上马。”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因此,我国目前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光伏产业园,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亿元级光伏、多晶硅产业园的目标。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达到3万吨/年,另有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实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一些媒体披露的数据更是惊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超过50个,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投产后总产能将超过23万吨。这些数据披露后,关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话题,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9月29日将多晶硅列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严控产业投资的榜单。

    产能是否真的过剩?

    自从《意见》发布以来,关于多晶硅过热的问题引发了更大的争论。有关部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如果按照规划产能的数字总体计算,整个多晶硅产能过剩确定无疑。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江游分析,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如果按预测明年全球光伏电池需求量为1200万千瓦计算,对应多晶硅供应量为7万-8万吨。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多晶硅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样计算,我国多晶硅总体规划产能会有部分过剩。

    “不过我们不能仅算数字账,而是要看企业实际需要和目前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无锡尚德一位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可以将目前已知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分为企业的实际产量、生产能力、对外公布但一直未能建成的产能,这样才能清晰地了解产能是否过剩。比如,一直号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2007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就宣称将形成15万吨多晶硅生产规模,不过直到现在尚未完成。

    “在建项目可能会因为规模、成本等问题停产,计划产能也会因为市场供需关系而变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的实际产能只有14万吨,还是供小于求。从这个角度看,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年10万吨产能规划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资金问题、市场需求、成本问题而搁浅。

    科技部在近期的一份内部报告中也对新能源产业(包括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说法表示了质疑。知情人士透露,科技部的报告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科技部调研的结果显示,媒体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目前的状况为“带有产业培育阶段性特征”的过剩。随着产业不断成熟,这种“虚热”的症状会慢慢退去,不宜人为强力“退烧”。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从产能结构方面提出了对产能过剩的看法。“所谓过剩,其实并非是绝对产能过剩,而是低端产能、低效产能、低劣产能的过剩。”无锡尚德总裁助理刘志波说。而高端、优质的多晶硅目前仍然供不应求,工艺先进、质量优异的高端多晶硅产业缺口仍需要企业去填补。

    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4000吨左右,今年有望达到15万吨。然而,在自给率从约20%提升至50%的同时,今年多晶硅进口却大幅度攀升。

    以天津海关统计的数据为例,今年1-9月,天津口岸进口多晶硅1955吨,价值1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88%和785%。而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省2/3的光伏企业需要依靠外省或从国外进口多晶硅,无锡尚德集团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原料进口占比高达90%。

    世界光伏市场的复苏没有达到50%以上的增速,进口如此多的多晶硅,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则体现了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成本层面与国际厂商的差距。

    调整结构是关键

    “从宏观上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是过剩,而是企业盲目跟风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分析说。目前全国有近20个省出台了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多晶硅制造企业达50个,规划产能达20多万吨,已经超过专家预计的全球产量。如果不把这些泡沫挤出去,会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表示,我国多晶硅规模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装置的实际生产能力都未达到设计产能,生产工艺成熟度和稳定性差。与此同时,我国在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国际光伏市场逐渐提升电池组件的准入条件,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已从172%提高至185%,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我们现在要加大对多晶硅企业的技术提升和技术创新投入,关注提质降耗、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问题,实现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袁桐强调。

    “现在我们的政策在执行中有点走样。”一位企业高管表示,光伏行业为新兴产业,行业初始投资较为浮躁,《意见》明确了产业门槛、技术及环保标准,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本应有保有压的政策,执行起来被有些地方或具体部门搞'一刀切’,结果多晶硅企业一个多月来都不敢动作,不仅一些企业技术高端、单线5000吨以上的多晶硅项目被搁置,而且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产能的项目也没被核准。”

    在人们印象中,多晶硅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之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监管不力造成的。李俊峰认为,要摘掉这顶帽子,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提高转换效率,提高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的回收利用率;引导、支持多晶硅企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多晶硅—电厂—化工联营,支持节能环保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11月12日,2009年多晶硅政府与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根据会议传递的信息,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展开对多晶硅行业的第二轮摸底。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有关人士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改委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内容,主要看产能是否过剩、如何定义过剩,此次调研的范围更广、涵盖的企业也更多。

    行业内人士预计,第二轮调研所得出的情况,将会成为多晶硅投资列入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的重要依据。调研之后,技术更先进、具有闭环装置、单线产能在5000吨以上的投资项目或会放开。

    据了解,第二轮调研的内容应该会更加细化。地方政府层面,将会细化到筹建工作进度、是否开工及开工进度等内容;下游企业则主要看电池和组件行业对多晶硅是否过剩的态度,摸底他们的用量情况及对市场需求的看法。
顶端 Posted: 2009-12-06 09: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6-16 23:21,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