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对中国企业500强的理性思考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对中国企业500强的理性思考

2009中国企业500强9月5日下午在浙江省杭州市发布,中石化以逾1.4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榜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分别以逾1.27万亿元和逾1.14万亿元的营业收入紧随其后。

  统计数据显示,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万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9.7%,入围门槛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21%;纳税总额为1.91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35.2%;就业人数2581.99万人,同比增加128.60万人,增幅为5.2%;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过美国企业500强。

  这则消息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特别是“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过美国企业500强”的消息。外界普遍认为,我国企业应正视“大而不强”的现实,苦练“内功”,除了做“大”,更要做“强”。

  新闻时评

  500强不能总是“大老粗”

      郝 洪

  一年一度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因一条简短而特别的信息而受到外界的热切关注。该评选活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过美国企业500强700多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当人们渴望已久的“赶超”真的到来时,外界并没有因此而兴奋欢呼,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理性的分析。

  从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500强虽然比美国500强挣得多,但是,这利润的“含金量”却不够高。一如媒体形象地总结,中国500强还是“大老粗”。“大”——中国企业500强中,六成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老”——传统行业占较大比重,中石化连续5年名列榜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分列第二、三名;“粗”——其中不少企业的业绩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非技术红利、管理红利。

  这样的特征在中国企业500强身上已经延续了多年。如果说,2001年,刚刚开始引进“500强”概念时,我国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那么,经过8年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经济洗礼和自我发展积累,我国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有了极大改观。但是,为何这些“大老粗”的特征仍然存在?如何才能让我国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强者?

  近几年,在企业发展上,我们基本上已经跨越了“以大为强”的认识误区,意识到一个企业能在市场上骁勇善战,必定有过人的“内功”。这样的觉醒乃至与此相关的改革,近年来已经有所体现,但从今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构成看,效果和力度依然欠缺。这固然有历史原因,对企业发展之于社会影响的认识不足或许也是个中缘由之一。

  企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企业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观念的养成。如果我们那些引领我国经济的企业,更多依靠的是创新开拓而不是政策优势;更多依靠的是自由竞争,而不是独占市场,那么,不仅企业本身能做得真正“强大”,对于整个社会,对更多的企业和群众,无疑也贡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活教材,提供了善于创新、科学发展的实践样板。

  从这个角度来思索中国企业500强,我们在企业规模标准、赢利指标之外,似乎有必要更多考虑这样一些因素:企业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技术储备和更新、国际化水平、企业责任等。正如专家所说,中国企业500强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序,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且把暂时“强”过美国的欣喜放在一边,我国企业到了将自己放在社会的、历史的、世界的坐标上来寻找发展新路径的时候了。(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企业发展强势与现实忧虑并存

  刘 敏

  2009中国企业500强名单近日出炉。根据发布的数据,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首度超过美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

  从净利润以及国际比较角度看,这份500强榜单是中国企业在2009年做出的骄人成绩单。

  特别是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普遍低迷不振,我国企业仍能逆势而上,展现出比以往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和控制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一点尤为可贵。

  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体现,而优质企业成规模地涌现,并能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更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关联。这份企业榜单所展示的企业发展状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个很高水平的直接证明。

  当然,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也无须回避。我国企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其所存在的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虽然超过美国,但营业收入总额只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34.42%,相当于世界500强的14.62%,总体差距仍然不小。也就是说,中国企业500强用相对较少的营业额,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利润。分析上榜企业构成,大部分企业或者是从事垄断行业的企业,或者是在其经济领域里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其中又以国有企业居多。事实上,位列前35位的企业都是国企或央企。

  我国企业并不比其他国家企业有更优秀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并非比其他经济体更成熟,竞争更充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明确。相反,中国企业500强之所以在整体上能以较小营业额取得较高利润,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垄断利润。国企背后的政府资源,以及一些央企在其领域内的绝对垄断地位,保证了垄断利润的获得。

  近些年来,学界以及民间广泛要求破除垄断。但从榜单上来看,局面可能并不那么乐观,一方面前35名无一民营企业,而且民企最高排名比去年还下滑了14个位次,国有垄断企业的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2009美国企业500强中位次靠前的还有计算机、保健品、零售业、家居用品等业务领域,而中国企业500强则大部分仍集中在重化工、基础设施等领域,产业高度接近,产业面较窄。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尽快的改变,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运行,即便没有近忧,也可能会有远虑。

  如果我们承认500强榜单所表明的经济格局和国企强势地位,那么国有垄断企业的良好效益,应对提升国民福利和国民幸福程度有更强的积极效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当然会增加社会就业,这应算是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但这还不够。

  一般而言,税收基于营业额度来征收,利润则为企业自留。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比去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也就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那么理应通过分配方式增加政府公共治理资源,以及增进国民福利。至于利润方面,当然可以用来改善企业员工福利,但也应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加大贫富、强弱的社会感受度。

  因此,我们需要经济运行更健康、市场竞争更充分,而不仅仅是企业赚了多少钱,获得了多少利润,超过了多少国家。我们也需要企业的发展以及创造出的社会财富,能够对国家发展有更充分的帮助,对国民福利改善有更直接的促进,与社会整体文明和开放有更紧密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利润自顾自地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数字上的“奇迹”。(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国产500强利润超美国是中国式泡沫

  刘 涛

  所谓“中国企业500强”,根据主办方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介绍,是比照国际通行做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逐年评出。其目的是“通过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建议”。自2002年该榜创立以来,基本上都是一些国字号的熟面孔来轮流坐庄。

  除主办方、媒体及相关企业外,普通百姓对此未必有多大兴趣,他们不用看就想得到,中国企业500强要全面赶超世界企业500强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以2009年数据为例,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25.18万亿美元,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10.69万亿美元,而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仅为3.68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4.62%和美国企业500强的34.42%。应当承认,近年来我国企业确实也在迅速发展,但与美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在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和市场占有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原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庆贺的。

  不过,统计作为一门技术,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最终你总能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数据。这不,中国企业联合会宣布,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大幅超过今年上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美国企业500强989亿美元的净利润。换言之,尽管中国企业在销售或营业收入等方面不敌美国企业,但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上却力压后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我们要追问一句:这种现象是可持续的吗?

  首先,单个年份的数据并不代表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超过美国企业了。我们应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即无论是中国企业500强,还是美国企业500强,其2009年净利润都是下降的,区别只在于,中国企业500强降幅为12.4%,而美国企业500强降幅高达84.67%。套句俗话说,不是我们走得更快了,而是对手摔得太狠了。显然,这与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是分不开的。随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迅速回升。

  表面上看,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大国,我国企业所受的外部危机冲击应当不会轻,但这又与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仅微幅下降的结果相矛盾。原因何在?事实上,我国出口创造的辉煌更多的是由千千万万身处500强榜单之外的外资和民营企业来实现的。因此,它们感受到的真实压力是很难在这个榜单中反映出来的。500强榜单上都是什么企业呢?在前50名中,除个别民营钢铁企业和少数地方龙头国企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央企业,其中多数又集中于能源、金融、钢铁和基建等行业。而这些企业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受到的冲击也有限,加之又多是国内4万亿元项目的主要受益者,净利润保持稳定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要比较各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除名义营收和市场占有率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人均盈利能力,因为这是反映技术先进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最佳尺度。例如,2008年中石油、中国移动和中国工商银行3家中资企业跻身全球十大“最赚钱企业”之列,而2009年5月中石油更是力压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一市值公司”。不过,这种表面上的光鲜,却是靠低效率的人海战术堆砌出来的。要知道,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员工不过8.6万人,而中石油的员工却高达160万人。换算成人均水平,中石油人均盈利水平不过区区1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却是人均50万美元。个中差距,不言而喻。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账面盈利中包含了太多非市场因素,既有行业垄断带来的天然优势,又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全力护航。试想一下,当铁老大找不到对手时,当中国石化行业生产成本按国内价格计算、成品油售价却要与国际接轨时,当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比高出国外同行10倍以上时,这些企业想不保持暴利恐怕也很难吧。 (作者系宏观经济分析师)

顶端 Posted: 2009-09-15 11:43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6-17 08:49,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