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贸易逆差对我国未来经济影响几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贸易逆差对我国未来经济影响几何

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近八成,3月份逆差72.4亿美元。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

  统计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314.6亿美元,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8.5亿美元,增长66%。

  首现贸易逆差该怎样判断

  就在中美为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激烈博弈之际,传来一个戏剧性的消息:中国3月份出现6年来首次贸易逆差,即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当月逆差72.4亿美元。

  对中国6年来首现贸易逆差需要作出正确判断。

  其一,3月份贸易出现逆差固然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带动进口快速增长的结果,但也很大程度受春节消费旺盛的季节性因素,以及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涨的影响。月度出现逆差,不意味着全年也会出现逆差。从目前看,中国出口优势并无根本改变,形势依然较为乐观,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等造成贸易顺差的长期因素将起主导作用。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内需市场的发展,外贸进入恢复性增长的区间,以“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优势发挥,以及季节性因素的消逝,今年全年外贸仍将是顺差。

  其二,3月的贸易逆差是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而非衰退性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4.3%,进口同比增长66%,出现了逆差,但外贸的总规模没有下降,与基数较低的2009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增长。而且,3月份我国贸易逆差规模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仅3.1%,逆差规模较小,远低于10%的贸易失衡的“警戒线”。

  其三,贸易逆差是中国进口增速一直快于出口增速,顺差不断收窄的一个必然现象。去年中国全年贸易顺差比前年减少了34.2%。去年10月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更呈逐月减少的态势:10月份顺差为240亿美元,11月份为191亿美元,12月份为184亿美元,今年1月和2月更分别降至142亿美元和76亿美元。3月份贸易逆差的出现,不过是这一趋势的延伸。

  其四,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也是各国经济复苏速度不同所产生的正常现象。从统计数据看,中国3月份出现的逆差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东盟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加大出口给中国大陆带来的贸易逆差合计净增加138.7亿美元。德国今年前三个月整体出口下降,但对中国的出口却出现增长。而美国对中国3月份贸易顺差只有98.7亿美元,减少幅度为3.5%。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速度不尽一样,美国很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海外推销力度依然赶不上亚洲国家。

  客观地分析,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虽然中止了中国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但未必是坏事。它既体现了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所做的贡献,也正处于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较量的关键时刻,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大幅缩小,不断收窄,美国一些政客就贸易顺差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完全站不住脚。(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首现贸易逆差传递什么信号    

  余丰慧

  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现了72.4亿美元贸易逆差。这是自2004年5月以来我国外贸首次出现月度逆差。

  虽然商务部此前已经预测3月份可能出现贸易逆差,但数据公布后,仍然令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看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答了记者就此问题的提问,一些专家学者分别发表观点……大多数人士对我国时隔6年再现贸易逆差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主要观点如下:一是逆差的出现表明国内经济彻底回升,国内消费强劲启动;二是证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能够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笔者认为,在看到以上有利方面的同时,对我国再现逆差也不可过分乐观,必须看到逆差背后的经济问题。

  首先,从逆差上解读中国经济彻底回升,说服力不够。笔者认为,3月份逆差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比如50%依靠进口的石油已经攀升到了每桶80美元以上;70%依靠进口的铁矿石呈现100%以上的价格涨幅,在进口需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大幅上涨,进口价值额度必然增大。二是在进口价值额度增大的同时,我国的出口并没有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且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出口屡屡受阻,出口附加值大幅下降。这种“两头夹击”是我国贸易再现逆差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确实率先复苏,也越来越暖,但主要是大举投资的功劳。逆差不等于中国经济回暖,也不能证明国内消费已经有效启动。

  其次,3月份首现逆差,表明出口这驾马车仍然乏力。逆差并非源于“在出口强劲的基础上,进口跑赢了出口”,而是“出口‘缴械投降’、进口‘不战而胜’”。3月份,我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去年同期基数正好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特别是对出口影响最大的时期,基数非常低;而3月份进口却增长66%,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跑过了我国的出口速度。令人担忧的是,在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限性越来越大、消费启动需要时间的时候,我国的出口一直不能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未来出口明显转好的迹象仍不明朗,这对我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

  第三,3月份首现贸易逆差,虽然额度不是太大,但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警惕其对国内通胀的助推作用。如果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国外高科技产品而导致逆差,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但是,石油、铁矿石等基础产品的大幅涨价,对国内通胀的传导作用非常之大。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6年来我国首现贸易逆差折射的问题。应加大贸易谈判力度,使得西方国家向我国开放高科技产品出口,扭转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出口这驾马车必须加力,要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以促进出口的根本复苏。同时,要严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国内通胀的助推作用。(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贸易逆差是危机的产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

  我国3月份进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1.7个百分点,形成了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格局,从而中止了我国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显然,这一格局并不能反映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也就是说,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金融危机后原本美国消费者普遍发生的消费偏好的转变所带来的对中国产品需求增加的“潜在市场力量”没有被充分体现出来。相反,我国政府为防止经济硬着陆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内地投资、住行消费以及随之而来的设备、生产零部件的大量进口。

  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从此中国经济将进入贸易逆差时代,也不能指望美国保护主义势力会因此而减弱。

  众所周知,中国今天还是一个人均收入才刚刚过了3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正是需要靠勤奋、勤俭来打拼财富、积累财富、奠定自己幸福未来的时候,再加上我们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当然就会形成这种经济结构特征所创造的贸易顺差结构(即使出现贸易逆差,也是因为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暂时现象)。

  通过人民币升值或强行进行贸易制裁限制我国目前这种财富积累型的发展方式,损害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生产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进行自由的国际贸易这种比较优势原理上的经济往来,客观上一定会产生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只要顺逆差国家不出现将来信用违约,失衡是全人类分享财富的必然形式,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表现。

  也就是说,只要任何国家保持一种长期均衡,即现在顺差将来逆差,反之亦然,那么,世界经济总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因此,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不是失衡,而是全球化所带来的财富被一小撮人滥用,只有加强全球化的统一监管模式才是防范危机的惟一手段。

  另外,笔者想通过历史事实告诉美国的经济学大师,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两败俱伤。人民币升值会像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后那样,进入一个资产泡沫的虚拟化经济状态,最终走向金融危机的深渊。这一结果不仅对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当中国的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还处在财富原始积累阶段的时候,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资源配置上的大调整,很可能让市场价值快速变化的金融产业集中了过多的流动性。

  而变化较慢的实体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业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而且,在中国这种可能性更大,因为人们积累财富的愿望要比已经完成原始财富积累的发达国家更加强烈。

  当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出现虚假繁荣的时候,社会集体的“羊群效应”会非常明显,这类市场的风险形成规模和速度就会因此不断放大。

  当然,中国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们有非常广大的农村和内地的发展空间,理论上讲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完全存在,但不管怎么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绝对是帮倒忙,而不是所谓的能够倒逼中国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外压的严峻性,一方面敦促欧美国家加快技术创新,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通过购买他们的技术产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我国的制度改革和金融发展,尤其是教育制度、研发制度,给予所有企业一个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权制度,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投融资环境和专利保护制度。

  在此基础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场的诚信制度——让这种建立在制度改革和科学发展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并将其和大众的收入增长、社会保障条件的改善与多元化的、健康的消费服务方式的确立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到那时,即使我们还赶不上欧美国家承受外部冲击的财富基础和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人民币市场化的推进也不会再产生很大的副作用,甚至其市场化机制也能做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锦上添花。

顶端 Posted: 2010-04-20 10:03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6-02 21:54,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