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世界第二”是机会也是挑战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世界第二”是机会也是挑战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成为划分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分水岭。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季度的GDP为 1.33万亿美元,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日本今年上半年的总体GDP仍然高于中国,但就第二季度来看,中国已经首次实现了对日本的GDP超越。由于中国的增速远高于日本,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已毫无悬念。

  “世界第二”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过去5年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每一次超越都引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

  GDP总量的提升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地位的大事情。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最重要的指标,GDP的世界排名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不迷信GDP,但也不能小瞧GDP。因为国家的大锅里没有多少油水,百姓的碗里也只能是清汤。没有GDP的增长,不可能更好地解决就业、社保、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套用一句俗话,光靠GDP增长是不够的,但没有GDP的增长却是万万不行的。

  对比之下,此次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消息,在国内没有引起以往那样的热烈反应。中国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GDP的增长,表明中国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众的注意力开始朝向更能体现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GDP。

  从近年来对发展的切身感受中,中国人渐渐明白:国强重要,民富更重要;GDP总量重要,人均GDP更重要。光是人均GDP,我们就与日本足足差了3.7万多美元,更不用说其他很多涉及民生的领域了。走进日本会发现,日本人眼下的日子过得虽然有些紧巴,社会却很稳定,因为日本有良好的福利保障。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GDP增长到一定水平,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下降。原因在于,当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开始超越温饱,向福利、教育等更多层面扩展,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民生问题因而凸显。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比GDP的增幅更大,但不少人并没有感觉更幸福,要求增加收入的呼声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一面是“蜗居”的抱怨,一面是“地王”的涌现;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民工荒……当收入、就业、住房、养老、医保、环保等问题成为中国百姓饭桌上热议的话题,中国GDP的增长进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过去,日本的成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今天的日本正在遭遇很多发展难题,比如消费动力不足、老龄化、泡沫经济等。这些问题同样是中国已经或将要面临的挑战,其难度甚至比日本还要大。因为日本是在已经基本建成相对比较公平的分配体制,并有了相当的经济积累之后才面临这些问题,而我们则是在仍有1.5亿人收入低于国际贫困线,福利保障方面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遭遇这些挑战。中国仍是一个人均GDP在国际排名100位以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GDP总量的提升并不必然会带来质量的增长,一个更加完善的分配体制更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没有公平的分配,也就很难有GDP数量和质量的持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冷静看待“世界第二”

  针对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部回应称,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方面的反映,相较GDP总量,更应关心人均数据。

  在国内媒体持续关注、国外媒体借机炒作中国GDP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之际,中国政府及时表态,颇有理性和务实之风。的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反映到国家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上来。在为经济建设成就欢欣振奋时,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任务还很重。此外,我们更不应妄自尊大,而应当正视GDP快速增长背后的诸多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多的人口在提升各类“总量”的同时,也暴露出“人均”不足的尴尬。二季度我国GDP总量超过1.33万亿美元,单纯地看这一数字并不低,但若除以13亿,其结果只有日本的1/10。更何况,日本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低于我国,在拼总量上不具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与日本比经济总量意义不大。

  受制于巨大的人口压力,我们在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民生领域尚有诸多欠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人均GDP仅有3800美元的背景下,要改善这些问题并非朝夕可就。因此,在提高经济总量的同时,政府应不断增加百姓收入,注重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国强与民富并驾齐驱。

  客观地讲,我们的GDP数据中还多少掺杂着不尽如人意的成分。为了凸显政绩,一些地方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缺乏长远目光,大搞重复建设,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巨资兴建各种工程,借以拉升地方GDP。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有些工程或是不能物尽其用,或是被拆除重建,无端地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实际上,我国经济总量只是暂时超过日本,能否坐稳世界第二的交椅还有待检验。但无论如何,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都不能操之过急,而应理性地对待客观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我们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经济“坐二望一”是改革开放自然而然的结果。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世界,充分运用全球的市场、资源、技术和智力,使经济增速年均接近10%,使得中国在近几年里陆续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并于今年上半年终于赶上日本。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就是赶超美国也不是难题。事实上,中国去年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工业总产值,都已超过美国。

  但是,对于这个全球经济“老二”,我们亦不能过于自大,沾沾自喜。

  首先,“老二”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亟待转型。在旧有的发展模式下,我们不但透支了中国的环境和资源,而且也过度透支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和权益资本。迄今为止的发展,我们走的基本是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一种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离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和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相当远。

  其次,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日本还差一大截,还有繁重的脱贫任务需要完成。日本在经济起飞后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使得自身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即使经过长达10多年的经济萧条,到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仍为42480美元。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GDP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后,只相当于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显。另外,中国的脱贫任务依然沉重。按照联合国一天1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即便按照中国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衡量,仅农村地区还有4000多万的人口未能脱贫。

  第三,我们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还刚刚破题。除了收入不高和贫困外,在国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我们也很落后。可以说,无论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城市化等各方面,我们的水平都很低。由此也反映出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我们也没有与“老二”地位相匹配的在全世界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尴尬的是,我们的多数产品和服务位于产业链的低端,没有产生世界级的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日本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像丰田这样有竞争力和影响的世界品牌。一个没有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充其量只是模仿,而模仿不可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总之,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创新能力弱、权益和福利低水平等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此,我们应有自知之明。充其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表明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远非经济强国,因此它只具有象征意义。(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世界第二”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艰难

  在此前的5年时间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尽管国内舆论对“世界第二”的桂冠保持普遍的低调和谨慎,这反映了我国日渐成熟的国民心态,但从国际政治意义上,我们也不必过于低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意义,它毕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动员经济资源的潜在能力,并必然会因此而牵动全球政治经济版图的微妙变化。

  然而,真正更有意义的问题是,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我国能否在经济实力上不断逼近美国并最终实现超越。目前,从经济发展的质量上看,中国这个“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一”保持着异常的悬殊,具体体现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对“世界第一”保持着经济上的高度依赖,这种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与可持续性,中国一路奔腾的高速增长并非没有中道夭折的可能。而这正是我们戴上了“世界第二”的帽子之后,为何仍然感受不到特别自信和乐观的原因。

  过去30年,我国在总体上采取的是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充分发挥本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大力推动对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1994年政府汇率和市场汇率全面并轨,人民币一次贬值52%,意味着这种模式的开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种模式再次得到强化,并在近几年有步入极端的趋势。中国走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并非完全是经济逻辑的必然性,它更是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此外,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残余影响,我国的国内市场存在天然的制度性缺陷,这使得依靠国际市场特别是运行良好的美国市场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迅速蔓延开来。

  30年来,这种依赖式的发展模式不断累积了巨大的脆弱性。如今,中国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来发生在美国,但是中国却感受到其巨大负面影响,异常积极地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中国虽然成功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班列车,但正是全球化带来的即时好处,让中国忽略了更加具有长远意义的国内市场的开发,以及提升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紧迫性。而且,巨额出口所累积起来的财富大量被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间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远远滞后于国家财富的积累速度,内需的长期羸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

  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经高达60%以上,GDP的创造高度取决于国际市场,其中对美国的市场依赖度已经超过10%。中国对美国更加重要的依赖关系发生在货币领域。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追随美元”,对外贸易80%以上的份额是使用美元结算、外汇储备70%以上使用美元资产。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必须高度依赖于美元的稳定,而美国则可以操纵美元币值轻易“洗掠”中国财富。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技术含量更高的国际较量也随即拉开序幕,显然,作为“世界第一”的美国将不会继续容忍中国搭乘“便车”。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第二”的桂冠也意味着中国昔日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一个难以为继的转折点。(作者系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顶端 Posted: 2010-08-31 09:14 | [楼 主]
mathz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294
威望: 459 点
金钱: 10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31(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23
最后登录:2019-01-22

 



[mathz] 好贴!
顶端 Posted: 2010-09-05 09:1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5-18 16:19,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