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构建均衡区域创新体系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构建均衡区域创新体系

  近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召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均衡区域创新体系”研讨会,并发布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资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从1999年开始发布,至今已经11年。该报告在帮助和激励地方政府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7个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次没有改变,江苏省依旧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珠三角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挑战。近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作了详细的阐述,并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重视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呈六大特点

  记者: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11年,2010年的评价指标基于哪些方面?指标体系与往年相比有无调整?

  柳卸林: 2010年的报告对各地区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指标体系略有调整,主要原因是《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关于企业的统计口径由大中型企业变更为规模以上企业,导致个别增长率数据无法计算,直接采用上年度报告增长率数据。所有涉及高新技术企业指标的数据来源由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数据更改为《中国高新技术统计年鉴》。由于西藏地区部分数据缺失和增长率异常,对个别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个别基础指标(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统计单位发生变更,按照最新统计年鉴中统计单位标注。

  记者: 201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有什么特点?

  柳卸林: 201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主要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排名稳定,排名前7位的地区与2009年相比没有变化。二是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优势各有侧重,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带来的强大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资源集聚能力突出,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江苏、广东、北京、辽宁位居其后;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排名第一,浙江、广东、北京、上海位居其后;宽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广东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排名第一。三是中部地区崛起,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市较多,包括湖南、山西、湖北、河南、河北,这些地区经济外向程度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创新观念增强,投入加大。四是东北三省创新能力排名总体呈现下滑趋势。五是西部部分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不稳定,重庆、广西、宁夏上升较快,云南、贵州、新疆下降明显,但这些地区排名都呈现周期性。六是各地区的创新实力、效率和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广东和江苏的创新实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上海、天津的创新效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重庆、湖南、四川的创新潜力最大;从浙江、北京、上海的数据来看,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创新潜力已经较小,而江苏不但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依然排名第五位。

  投入差异化影响创新能力

  记者: 从报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柳卸林: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已形成稳定的格局,东部地区是创新的中坚力量;东部地区独树一帜的局面正在向东中西均衡发展演化;应构建多样化的、更应该是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能力的提升任重道远;西部地区地缘差别大,创新能力提升也面临很多困难。

  记者: 造成区域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柳卸林:有地区现有基础的原因,也有政府及企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原因。

  记者: 地区现有基础指什么?

  柳卸林: 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居民收入及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地区历史积累和以往创新的结果,也是今后创新的基础和起点。这些因素在提升该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有时甚至会高于科技投入。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好的市场经济基础,有着更好的创业文化。

  记者: 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有多大?

  柳卸林: 一个地区的科技投入水平与创新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来自政府和企业的金额看,多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投入都有所增长。江苏是2008年全国科技投入最高的地区,也是企业科技投入最高的地区,企业科技投入达949.6亿元,占全国的15.98%。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等地与江苏的结构类似,也是企业科技投入远远高于政府科技投入。北京有所不同,政府科技投入远高于企业科技投入,是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地区,达到495.97亿元,占全国的26.08%。

  记者: 政府的科技投入如何分配?

  柳卸林: 大多数地区政府科技投入的分配结构依次是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尤其是科研院所,虽然经历了应用类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但它们仍在获得政府科技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

  记者: 这种政府科技投入结构会产生什么结果?

  柳卸林:我国的政府科技投入结构从大的角度看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因为政府的资金应该主要用于有较大外部性的研发中,而不是直接用于企业的竞争性产品开发。但在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大中型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太少也是不争的事实。建立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将有利于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

  推动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记者:当前我国正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目前的区域创新能力来看,各区域应该如何调整发展重点和战略?

  柳卸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广东一直名列区域创新能力的前四名,但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仍然是我国关注的主体,尤其对广东等出口导向的地区更是如此。

  记者: 2010年的报告在历年研究基础上推出了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柳卸林:过去的报告中已经关注到了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的创新体系建设,因此2010年的报告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线,分析了珠三角区域创新特点,对如何利用产学研合作促进广东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记者: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柳卸林:一是区域内部科技资源不平衡,不同城市功能定位不清晰。二是区域内科技合作较弱,各类主体的联系和互动机制不够灵活。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旧薄弱,外向性企业易出现强调制造能力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倾向。四是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结构不合理。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六是粤港澳和“泛珠三角”的对接与整合问题。

  记者: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健康发展,需要把握哪些新形势、新要求和新趋势?

  柳卸林:一是加强珠三角区域内主体间的互动和合作力度,转变创新体系的类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广州和深圳“双核”的引领作用,明晰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的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选择若干重要产业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依靠自主创新,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珠三角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六是大力提高科技投入强度,调整研发投入结构。七是培养与吸纳相结合,建设珠三角区域创新人才高地。八是继续加强珠三角地区与外部的科技合作,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服务于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顶端 Posted: 2011-01-04 09:5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5-15 10:46,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