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走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误区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走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误区

   周德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热潮,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改变这种现象,迫切需要正确把握新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艰巨性,努力做到有序发展、科学发展。

  在地区产业规划上,应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不切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等方面差异很大,决定了各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行业与项目。目前,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此时更需防止不顾实际、“一窝蜂”地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造成新一轮的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在碳减排路径规划上,应坚持统筹考虑,防止不惜代价。推进碳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全局最优原则统筹考虑碳减排目标的落实。完成减排目标并非只有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条路可走,而且新能源产业链也不是全程清洁,抓好传统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仍然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就很多地区而言,抓好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节能减排,其效果可能会更为明显。因此,各地需要从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上进行综合论证,采取有特色的能源发展路径与减排方案,防止不惜代价地搞减排。

  在能源结构改善上,应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在世界能源发展史上,每一次能源转型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应当看到,未来若干年新能源还难以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发展还将继续依赖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从补充能源(占能源消耗的15%左右)到主流能源(占能源消耗的20%左右),再到主力能源(占能源消耗的30%左右),最终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可能需要40-50年的时间。同时,能源结构的优化也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高,还包括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清洁使用的比重,这个市场也是巨大的。因此,各地在发展新能源时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

  在新能源体系建设上,应坚持均衡协调,防止重工轻农。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依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太阳能和风电的主要依托是钢铁、机械和新材料等工业。从实际情况看,发展生物质能源对地方财税收入增长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而发展太阳能、风能则能立竿见影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因此,不少地方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政策过分倾向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其实,作为农林大国,我国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新能源体系建设应优先发展生物质能源,重视生物质能开发的产业链建设。如果地方政府能把这一问题解决妥当,就能够实现大批农民从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的转变,更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大量废弃秸秆露天焚烧所带来的问题。

  在新能源技术战略上,应坚持重点突破,防止亦步亦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等途径,已初步建立起新能源产业体系。但也应看到,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结构仍然不均衡,绝大部分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通过新能源技术与标准构筑新的产业技术壁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的战略研究,尽快制定出实施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特别是新能源基础性研究计划与财政支持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

  在新能源国际合作上,应坚持务求实效,防止授人以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论调。在这样的国际氛围之下,我国应将加强新能源的国际合作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同时,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拓展我国发展新能源的空间与路径。
顶端 Posted: 2011-01-30 11:31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5-19 17:34,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